藝術的價值與價格是藝術知識體系與市場機制合謀共構的。藝術學校置入各類科目、形式、技巧、美學與美術史的課程,養成學生,學生成為藝術家、教師、行政人員。藝術家創作並發表作品,評論家與策展人賞析、詮釋、規劃作品的意義與價值,媒體編輯、報導、廣告藝術,畫廊展售作品,藏家與機構典藏藝術,美術史家整理記載編入教材,讓後來的學子吸收並相信典範⋯,如此週而復始。
藝術的知識擁有權威、光環、機構認證,市場需要知識背書,而風潮與需要又是可以操作的、催化的,只要很多人都信以為真或認為有利可圖,當代藝術的明天就會依舊美好。
曾與朋友聊到上述諷喻當代藝術的構想與作品,他說:「天啊!當代藝術像是詐騙集團嘛!」我說:「我們沒這麼壞。詐騙集團是無中生幻有,利用貪婪、恐懼來詐騙。當代藝術比較像理專,當中有人真的在創造、服務與分享,在適當的場域與氛圍的示範下,引人投入情感、審美的感受與價值判斷。我們覺得審美確實能提升人生的層次,投資藝術是有利可圖的。」「不好苛責的是,我們確實製造了藝術的物體、競技場、理論、評論、美術史、機構、市場⋯和很多好吃好玩的開幕酒會,而一切高階的文化不都是如此產生的嗎?」
是的,我們真的沒有那麼壞,一切高階的文化都是如此產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