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石晉華(2013作品集CH3)

微不足道的凝重、認真與質疑

我從事藝術工作的起因,乃至創作的內容,多數根源於糖尿病。因為這個疾病,三十年來我必須持續地驗血、紀錄、注射。對我而言,測量是活下去的必要手段,紀錄是審視、評估存在狀態的方式,然後保持清醒地活過「現在」,此時此刻,然後選擇、決定下一刻我該做什麼。

在我沒有學藝術之前,我的測量只有現實的功能,它是被動、強迫、不得不然的行為,雖然至今我仍然沒能解決我生命中的一些困境與困惑;然而觀念藝術讓我在無奈的生活與無意義的生命中,找到讓自己賦予自己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機會,找到在語言上與精神上(形式與內容)鍛鍊提升的可能。有別於前述關於測量與記錄的作品,如〈四前行終生計劃〉,多數比較嚴肅、沈重,是要經年累月,甚至為期一生的計劃;後期的測量作品則比較輕鬆、幽默、抒情,這是我想做的改變。我希望作品能同時含括矛盾與不成比例的特質:小題大作、大題小作、將凝重的做得輕盈、把微不足道的做得認真、批判中帶有包容、輕鬆裡帶著質疑。

 (章節結語)

由於控制血糖的問題,我對「血糖測量→記錄數據→判斷狀況→決定措施」的步驟與模式十分依賴,也對我的生活影響深遠,它甚至成為我生存、認識自己與外在環境的方法。但是我同時也厭倦了這套理性、客觀與科學的方法,厭倦了這些數據與標準,厭倦了對這個自外於自己身體的態度,厭倦了持續對身體的掌控,厭倦了藝術體系、醫療體系、一切的體系,厭倦了沒完沒了的認同與不斷更佚的歷史說法,還有所謂的價值、意義與真理。

測量從被迫,變成我的顛覆與反叛,以測量之名做其他意義的指涉,甚或是一種苦中作樂的出口。我以身體為工具、媒介,運用各種非傳統的方式測量城市、機構、我的身體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藉著荒謬、非標準、不客觀的測量行為,反叛體系制式的箝制,質疑客觀與主體的存在。對我而言,這個身體是一個很好用的介面,它帶著疾病、性別、種族、歷史、文化、符號的多重意義,藉著測量之名,我運用它現成的功能性、官能性、社會性、象徵性,視它為機器、工具、設備一般,碰觸撞擊情慾、官能、空間權力和意識型態的私處;甚或,用它做心靈與美學上的操練。

《疲勞測量計劃》
2009-2012

由於長期使用電腦工作,造成背部肌肉筋骨的疲勞、僵硬與疼痛,我曾經嘗試過用拔罐的方法治療,它對於疏緩疲勞所致的肌肉緊繃以及疼痛,效果快速良好。根據中國拔罐療法的原理及應用,是以真空拔罐的方式輕度破壞治療部位的微血循環,令皮膚局部充血或瘀血,如此刺激能促進該部位組織的血液循環,釋出大量血紅蛋白,加強身體新陳代謝,排走體內廢物及毒素。

《疲勞測量計劃》是將不同口徑的罐子,依照草間彌生的構圖風格排列安置於自己的背部,以拔罐器真空抽氣,使罐內產生負壓吸著於皮膚表面。留罐時間約為十分鐘,最後造成這些部位的皮膚充血或瘀血。這些瘀血顏色深淺的程度可反映背部緊繃及氣血運行受阻的情況,藉此測量疲勞的程度。

這是一件一舉三得的作品,其一是我解決個人身體的問題。其二是自我消遣的娛樂,讓我在苦境中有更大的動機與動力。其三是與草間彌生風格的對話。草間彌生的視像並沒有太多深意,但在今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流行文化經驗。我在這裡做了風格上的挪用,這些圓點在此反映現代人大量使用電腦,加上缺乏運動,而造成疲勞與壓力的不斷累積。

媒材|作品圖、文件
尺寸|
《疲勞測量計劃》
《疲勞測量計劃》